2022-01-01 10:31:11
满纸荒诞的启蒙
——《狂人日记》读后感
阳江一中高二(22)班 卢月双
今天,我拜读了鲁迅先生的著名短篇小说《狂人日记》,读此现代白话短篇小说开山之作,初读时候十分艰涩,总是读不通、读不懂,也许是因为时代的隔阂,结合了旁人写的解析才模糊地理解半分,但多读几遍下来,心中也有所感。
鲁迅的《狂人日记》发表于1918年5月《新青年》杂志第四卷五号,是新文学革命的第一篇现代白话短篇小说,开辟了我国现代小说发展的新时代。可在《狂人日记》中,他却说“语颇错杂无伦次,又多荒唐之言”,与《红楼梦》一样自称“满纸荒唐言,一把辛酸泪。都云作者痴,谁解其中味”,两部作品还都激愤挑战传统制度思想。
日记的一、二、三则,写狂人首先觉察到周围的人吃人,也即社会上普遍存在着吃人的现象。并通过研究发现“古来也时常吃人”,一部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就是一部“吃人”的历史。同时,他也开始察觉,他周围的人,想要吃了他!这是狂人觉醒的第一层次。日记的四至十则,写狂人进而看到亲人吃人,即在家庭内部有血缘关系的亲人之间也存在着这种可怕的现象:“吃人的是我哥哥!我是吃人的人的兄弟!我自己被人吃了,可仍然是吃人的人的兄弟!”并通过观察和思考,对古今吃人的方式、吃人者的心态以及吃人者的类型,也有了具体的认识。这是狂人觉醒的第二个层次。日记的十一、十二则,写狂人联想起妹子的被吃掉,进一步认识到“我未必无意之中不吃了我妹子的几片肉”,原来自己亦是那个吃人传统的一部分。由审视社会、历史、他人,到自己也成为审视的对象——狂人的觉醒达到了一个更深的层次。至此,狂人开始对自己也绝望了。“当初虽然不知道,现在才明白,难见真的人”。
《狂人日记》中的“狂人”真像是个疯子人物,疯言疯语、偏执、妄想、,也是一个叛逆的反抗者。他是个个疯子,孤独于一群“吃人”的人中,因为他已觉醒:真的人不该吃人,有着“众人皆醉我独醒”的清醒与觉悟,有着透入骨髓的认识,封建社会“忽喇喇似大厦倾”,封建贵族“昏惨惨似油灯尽”,为总算账、总判决,是毫不妥协的反抗。历史上的“疯子”多得是,章太炎是章疯子,谭嗣同是疯子,孙中山是孙大炮,他们作为文化的觉醒者,奋斗在第一线,活在黎明前吞噬人心的黑暗中,犀利先进的思想、尖刻辛辣的笔墨、挥洒不尽的热血、砥砺奋进的坚持......这些所谓的“疯子”也许就是近代中国动荡纷乱里最宝贵的财富。
小说从头到尾,令“狂人”纠结、执着、发疯、恐惧、怀疑的唯一事情就是“人吃人”,“吃人”是鲁迅对现实的隐喻,不仅指吃人肉,也指人间苦难的事实和产生苦难的根源——万恶的“封建主义礼教”,暗指着中国漫长封建社会的家族制度、礼教对人性的窒息与戕害。自南宋程朱理学被奉为官方正统思想,封建礼教更加成为统治者约束百姓、巩固统治的工具,那些有心人利用孔孟礼教、家庭伦理欺骗宣传,他们有狮子般的吃人野兽的凶心,玩弄着狐狸般狡猾的手段,又像兔子般的怯弱,掩饰着吃人真相,正如小说中想吃人却怎么也不敢大胆杀人的陈老五、大哥的所作所为一般。“这历史没有年代,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‘仁义道德’几个字,而字缝里“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‘吃人’”。在鲁迅笔下,祥林嫂不仅肉体为旧环境所吃,而且灵魂也为旧礼教所吃。宝儿为庸医所吃,单四嫂子为恶浊环境所吃。华小栓为愚昧所吃,夏瑜为屠刀所吃。这些是鲁迅对这晦暗无光的社会现实发出的呐喊、做出的批判。身为一个活在新时代里的学生,我无法想象,一个妇女会因被一个陌生男人碰了手就自缢以证贞洁;一个70多岁的人,穿着彩色衣服,扮成幼儿来哄父母开心;一个臣子为拍马屁“蒸其首子而献之公”。可是这些荒谬而可笑的事情,竟然被人们所推崇,甚至传唱了上百上千年。诸如“割股疗亲”、“饿死事小,失节事大”之类“精密苛酷的畸形道德”,正像鲁迅在《我之节烈观》一文中一针见血指出的那样,是“古人模模糊糊传下来的道理,实在无理可讲;能用历史和数目的力量,挤死不合意的人。”
《狂人日记》以西方的个性解放思想唤醒国民,批判吃人的社会历史专制统治,批评国民愚昧麻木的精神状态,同时歌颂狂人不屈不挠的精神,坚信真的人必将埋葬自愿吃人与自甘被吃的人,坚信新的世界必然来到,富有理想主义色彩。结尾处,狂人写到:“没有吃过人的孩子,或者还有?救救孩子……”这无疑也是鲁迅先生的希望:救救孩子!他寄希望于孩子、未来,因为孩子的心灵尚未被黑暗的东西腐蚀,孩子是光明的种子。
《狂人日记》以满纸荒诞,有力地印证、疯狂地呐喊,当之无愧是启蒙之作!
2018年2月8日